路过法源寺,心酿半钵辞。
不忘拈花时,佛祖如曰是。
七夕是关于爱情的日子,此日深夜打车回家,看车外楼影俏丽,灯光阑珊。无数哲人,无数诗人,无数诗歌都曾赞美过述说过爱情,但是每个人的七夕又是那么的独一无二,韵味十足,有感此事,即兴而作。
以上是为序。
生活不易世事艰
各类杂事一块缠
精神不爽心情烦
借由七夕说说禅
今夕银河水潺潺
不似往年情黯然
牛郎织女何为盼
抖音快手和动漫
胡诌八搞加扯淡
最是凡尘的留恋
虽然爱恋几万年
相敬如宾不如前
织女爱美热美颜
牛郎拼命挣房钱
孩儿学校选择难
物价飞涨想屯盐
吵了闹了要翻船
王母玉帝心不安
召来太白把事谈
怎奈人间换了天
纵是神仙也难办
何况家事本难断
听了醒了是笑谈
一酌小酒敬看官
故事本就瞎扯闲
醒了悟了您明断
本周阅读书籍《你好,我是费曼》。
最近迷上了费曼。这本书是他自己的写的文章,叙事幽默,娓娓道来,向我们展示一位著名物理学家平凡人的一面,也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著名物理学家,身上散发出来的独有的科学魅力,思辨质疑的精神。
勇敢追爱,敢于担当。他的夫人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,但是他们还是坚决的走进婚姻,彼此深爱,彼此支持,直至他的爱人去世。他们的这段婚姻,幸福的令人羡慕。费曼说,爱情不在于时间,在于两个人是否真正的相爱并享受这份爱情。是啊,幸福和爱情在于平凡,平淡,把日子过好,在于是否足够充实,而不再是否轰轰烈烈。
充满好奇心是保持思辨的前提。《科学家养成》中,费曼回忆了他的父亲是如何影响他,建立他追寻科学,探询真理的性格及人生目标。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的父亲给了他对万物充满好奇心的勇气和引导。
费曼是一个有天分的人,他的思维总是站在比别人高的维度,或者是另外的一个我说不清的角度,可能这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够理解的,比如他会研究边默读边做其他事,观察大脑是怎么工作的,他会从根本上解释他表哥为什么永远学不会代数,他从根本上理解了代数体系,能够从代数体系的创建者的角度思考代数。
世界是可以被理解和分析的,他一直是客观的,理性的,淡然的而又极端负责的看待这个世界。
读完这本书,我觉我还是没有太理解他。需要在读几遍才能了解这个伟大的人。
读完这本书,我觉得思想的深刻会产生很多的真知灼见,哪怕是在日常生活中,科学是一种态度,也是一种哲学,能够改变世界观,也能改变思维方式,正如费曼在科学观里说的一样。
读完这本书,我觉得离这些伟大的人很远很远,但是我依稀能看到一些走过痕迹,对我来说,追赶是不可能了,我能做的就是顺着他们走过的痕迹,亦步亦趋,以从容的心态努力奔赴那不确定的未来。
周六下午去大兴体育中心游泳回来,我骑共享单车,经过孩子的幼儿园,特意子在幼儿园门口拍了几张照片留念,因为孩子要上小学了,我也搬到另一个小区去租房,这个地方以后应该会很少来了。春天阳光幼儿园,是一所私立幼儿园,虽然孩子在今年年初就去了另外的一所幼小衔接班,早已经不在那上幼儿园了,可是孩子和我每次路过都会说:爸爸,到了我的幼儿园了,可见孩子对这所幼儿园挺有感情,毕竟他的很多关于生活,礼貌,自己第一个非亲属的人际交互,他熟悉的小朋友、老师,自己的基本认知的过程都发生在这。
看着夏天阳光下的幼儿园,宁静而可爱。我突然注意到它的外面是一圈铁栅栏,和它周边的商铺民居构成了较大的反差。 我也回想起现在绝大部分幼儿园都是带有这种铁栅栏。慢悠悠的骑着车,心中却挥不去那高耸的铁栅栏。
大部分中小学校都配有保安室,坚固的围墙,甚至目前国内很多大学也是大门紧闭,尽量避免和外界的接触,以及过多的人员流动。安保是每所学校必备的,且是相当严格的,这样能很好地保证学习的正常的教学秩序,更重要的充分保证了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。但,对于这样的保护,是不是过犹不及?在我充分认识到其正面意义之后,我尝试思考我的一些疑问。
如果我们拆除铁栅栏会怎么样呢?这个真的不好说,谁家都有孩子,没有铁栅栏,出事的几率会大很多,这个谁都不愿意看到。
铁栅栏只是一种安全手段,对正常的教学没有任何影响。但对孩子们有没有影响呢?我的答案是有,正面的和负面的都有,我不是教育专家,没有做过类似的调查分析,不能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回答,不过从我个人的角度尝试分析下:
- 幼儿园的孩子处于成长萌芽期,对外界充满了好奇,也在充分吸收这个新奇世界的知识。幼儿园的铁围墙和周边的不一样,这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了一个种子,幼儿园是特殊的,那么我这里上学,进而可能会潜意识里认为“我”也是特殊的,和别人不一样的。
- 铁栅栏这种安保对幼儿教育有哪些潜在的负面影响呢?
1、任何过度保护都是一种心理负担
2、铁栅栏在孩子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之间形成了有形的界限
3、铁栅栏让幼儿园师生有一种活在极端安全环境下的幻觉,对身边安全丧失警觉
4、幼儿园小孩可能会形成一种“笼子意识”,把安全寄托于围墙之内
- 铁栅栏 + 保安这种方式能够避免真正的潜在危险吗?近几年还是时不时的从新闻上看到对幼儿园实施暴力的犯罪行为。其实这也说明,这种方式不能完全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
- 我们有没有更优雅,更友好,更文明的方式呢?我的答案是有,北京很多幼儿园倾向把自己放在铁笼子里,铁栅栏建的特别高。其实完全没有必要,做成普通的铁栅栏墙即可,使用人脸识别和行为识别,情感识别,使用新技术预防和甄别犯罪行为。
幼儿园两年半,我基本没有接送过孩子上下学,都是我爱人接送。想起来挺遗憾,孩子的最最重要的萌芽过程,爸爸这个角色没有深入参与,这里的原因一半是因为工作时间关系时间不太合适,一半原因是我故意为之。工作需要很好理解,故意为之?是脑子进水了,还是不负责任呢?我觉得孩子的从小就要建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和习惯,爸爸不参与接送,我平时也会旁敲侧击,传达上学这件事是自己要独立完成的事的意思,父母,至少爸爸是不会参与他需要独立完成的事的。我觉得这是去初家庭无形铁栅栏的第一步。
我越来越觉得我成了手机的奴隶。
吃饭在看,走路在看,上厕所在看,做地铁再看,在看电视的时候看手机,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塞满了手机的身影。
特别是短视频充斥在手机的各处,看手机的大部分时间在看短视频,特别是今年以来,我看短视频的时间边长了,每当我看完很长一段的时间的短视频,我就有一种不安涌上心头,这个时间我干嘛不行,看视频好似什么都看到了,也好似什么也没留下?
所以,我想,在没有短视频之前,我的闲暇时间都干嘛了?
我还在想短视频对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有何影响呢,特别是从小就是看着短视频长大的,我觉得积极的和消极都会存在,但是我总体觉得消极的多一些,在人类走在自我毁灭的征途上,短视频无疑是很好的助跑器。
对我个人来说,我想的是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,不能让手机成了我的时间的主人,这个让我感觉不太爽。
所以适当放下手机,远离短视频,带着自己的脑子生活,活出自己的人生,欣赏自己的故事,比通过短视频看别人的故事要好一些。
祝福大家都能远离短视频。
1 | What I Cannot Create, I Do Not Understand -Richard Feynman |
本周书籍《费曼学习法》。
这本书是8月4日在回老家的高铁上看完的,以快速浏览的形式,大概3个小时,看了全书的60%。
整本书是在阐述费曼学习法的主要步骤为线索,讲述什么是费曼学习法,如何践行费曼学习法,比较实用。
该书认为,所谓费曼学习法,有5个步骤:
1、确定学习目标,
设计学习的计划,明确要达到的目标,原则上说,学以致用,当前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,目标要清晰,要学到什么,掌握哪些知识和能力要明确的列出来,怎么学习,明确学习材料,比如是看书,看视频,参加培训班,找高人问等等
2、理解学习对象和学习材料
站在自己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的维度,理解要学习的知识在自己的学习地图,能力地图,知识体系上是所在哪个位置,这个步骤实际上在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地图。
3、以教带学
这个是费曼学习法的核心,就是学完一个学习对象后,能够把自己当成老师,假设自己要把知识传授给其他人,比如费曼能够把非常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让小孩子理解。
这个过程其实就要让学习者强迫自己深入理解要学习的内容,并且站在较高的思考维度上理解学习材料,同时要让自己的多思考学习材料,和以往的知识的建立有效的连接,充分利用联想,发散思维,批判思维,逻辑思维对知识进行加工整理,再输出。
4、总结
复述做为一种思路和可以操作的方法,就是站在另一个客观的自我上,“教学过程”做评测,查缺补漏,哪个地方不理解,哪里地方忘记了,哪个地方应用有问题,都可以总结反思
5、简化
这一步有点把书读薄的意思,把繁杂的知识和思考,通过归纳和分类,放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了,成为自己的血肉。
学习是复杂的高级的脑力劳动,这个劳动的成果时多时少,其实不好评估,在我看来,学习过程中善于提问,并且通过学习解答这些提问,也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。
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构建自己的有效的知识体系,能力地图,并且有意识的完善这个知识体系,在实际工作中,不断地巩固
还有一个是学以致用,以用为导向,学是为了用,无用的知识学了也没用,不如不学。
最后一个是把学习作为人生必备的兴趣,看到想学习的内容,就要像和自己喜欢的美女在一起,充满激情,保持行动,把她变成自己的 ☺☺☺(例子不恰当,少儿不宜)。
二姐已经离开我二十年了。
一直想给二姐写点东西,不知道从何入手。我对她了解太少了,她对我的影响太多了。二姐在天上看着我,我不知道怎么用文字书写她。
二姐从小体弱,患有慢性风湿性关节炎,下雨天疼,我小时候常陪着她去药房打青霉素,我看着都疼。那时候,父亲带着二姐去费县的医院,临沂的医院,甚至济南的医院看过,也看过一些偏方杂方,病情都不见好转,时好时坏。因此,父母也最为二姐的事操心,烦闷,揪心。
二姐很美,也很爱美,我七八岁的时候就知道,追求她,喜欢她的男孩子有很多。后来进了大都是女工的缫丝厂,有人告诉我:你二姐是厂花。
二姐怕黑,也有点胆小,有时候家里农忙,晚上,母亲在别的宅子上看着,父亲要去地里看着,下完班的二姐就让我陪着她,有一次,我俩看家,夜里竟然让家里的四只大白鹅被偷了,这事没少让父母叨咕,现在说起来,母亲还说,你和你二姐一块都看不住那四只大鹅。
二姐很聪明,那时父母常说,我们姐弟四人,就属我二姐聪明伶俐,说话讨喜,从上学开始,成绩就是班里的尖子生。后来我曾经看过她留在家里的一些作文,日记,书本之类的,文字隽秀,作文也是言之有物,很有结构,有些灵气,可惜因为那个病越来越严重的的原因,初中就没上了。
二姐挺好强的,挺倔强的,因病没法上学了,九十年代末,零零年代初,我老家那地挺穷的,本地打工的机会少不说,挣得也少。她因为这个病干不了农活,有时常打针吃药,父母其实颇有些怨言。她的性格也在这种长久的病痛折磨中发生着改变。所以二姐就一直想外出打工,不想在家里待着,可是父母又舍不得她出远门,特别是爷爷对这个事非常在意。因为这些事,有一段时间她和父母的关系一直很紧张。有一次不辞而别,她原来的厂里以为她回家了,家里以为她在厂里,等这个事暴露出来了,她已经离开好几天了,父亲得到她的出走的消息是一个晚上,通过她的工友找到了一个电话号码,那时候村里也没有公用电话,我记得我跟着父亲带着手电,大半夜的,在村里猜测谁家有电话,结果村里一家也没找到,顺着村子旁边的公路一直问到上冶镇里的一杀猪的远房亲戚家,一直到晚上十点多,也没打通电话。后来各种联系,二姐和她称为干姐的一个女人回了家,说是准备到外地搞销售。就这事,爷爷觉得的二姐胆子太大,气的一天没有吃饭,在全家人的极力阻止下,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。 后来慢慢了解到,导火索是二姐在厂子和别人发生口角,感觉不忿,就有了这次离家打工的事。具体怎么和这位干姐姐联系上的以及后续的事,我就不得而知了。现在想来她的思想太过超前,那时的长辈们还完全理解不了她的想法。
二姐有一段很美丽的爱情故事,我曾偷看过二姐和那个男孩的往来书信,那个男孩是当兵的,我想肯定是健硕阳光,英俊潇洒的,不过这段感情无疾而终,具体原因我也不得而知。家里安排过几次相亲,结果也是没有结果,我想她对爱情和婚姻是有自己的要求的。
二姐很疼我,我小时候挨揍,都是姐姐护着,我小时候最值得骄傲的玩具、衣服都是大姐或二姐买的。二姐对我的说教最多,上完茅厕,二姐说要洗手,洗脸的时候,二姐说少倒水,扫地的时候,二姐说要细致点, 看电视二姐说别看近视了, 二姐脾气不好,搞的不好,老凶我。母亲那时候说:琴(二姐小名)对军(我的小名)要求就是多呢。大姐给了我最实在的帮助,二姐给了我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和动力,没有两位姐姐的影响,也许我得人生和现在非常不同。
二姐遭遇过一场厂房坍塌事故,我们都说大难不死,必有后福,可能上天算错了,让我的二姐没有躲过后来的大难。
二姐去世前几年的事情我所知甚少。因为她还是远走家乡,奔赴了她想要那种生活。 那时我在上高中,我们电话联系过几次,我知道她在上海,嫁了一个上海本地人,是一个离异的货车司机,带有一个男孩。二姐经营了一个书报亭,据说生意还行。后来二姐得了病,是尿毒症。那时她在上海的生活也很艰难,透析要花不少钱,需要人照顾,母亲和哥哥去照顾了一段时间,后来哥哥常常在经济上照顾二姐,虽然他也刚工作挣得不多。
我高三那年,二姐给我电话,我是在实验中学门口的公共电话亭打的,二姐问我考什么大学,我说我要考复旦或者同济,那样我就能去上海看她了,二姐在电话那头笑了,说:弟,好好考。听的出来,她声音很虚弱。我知道,她希望我去。
那一年高考,我落榜了,没有考上本科,那一年夏天,我们接到二姐去世的噩耗。父亲、母亲五十多岁的人了,哭的跟小孩一样二姐是父母最上心的那个孩子,结果确是白发人送黑发人。从此,他们没有了二闺女,我没了二姐。
那时家里确实穷,考虑到我上学还需要钱,也欠着外债,家里没有去上海参加二姐的后事,我觉得这是我欠二姐的。
后来,我没有考上复旦,也没有考上同济,我想二姐应该会很失望的。
2014年我第一次去上海,在郊外,我给二姐烧了些纸钱,我心里说,愿天上没有病痛,弟在人间好好的,照顾好父母,愿来世我们还是一家人。
现在我也是中年人了,我时常想起小时候一大家在那个土坯房子一起吃年饭的场景,爷爷,姥爷,父亲,母亲,大姐,二姐,哥,我,一家人其乐融融…
再也回不去了,爷爷,姥爷,二姐都已经去了,父母也已经七十多了,大姐都快五十了,大哥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,而我也成为了父亲。
真的是世事无常,有的人风风火火来了,风风火火走了,有的安静的来,安静的走了。回忆我所知道的二姐的故事,其实是有点传奇的,她不甘现状的奋争,对自身命运的抗争是我最初的精神动力,二姐没有孩子,但这份精神遗产,我会传承下去,我想说:二姐,弟会好好考完人生这场试。
关于是否装修,找哪家装修公司,这么装修,花了近一个月才确定下来。既来之,则安之,居住条件再提高一点,生活品质再提高一点,这是奋斗的初心。本着这个初心,很多决定就很明确了,房子要装,还要用能用的钱装的更好些。
对装修没有任何经验,所以就找了一家自己信的过的小公司,我内心说,好坏就是她了。
这个月硬装总算的搞的差不多了,但是还有很多电器没有买, 掐指一算,又是一笔不少的开支。
于是,我们的口号是,搞钱,搞钱,搞钱。我们的目标是搞钱,搞钱,搞钱。生活不易,当如是。明知庸俗,明知不可为,偏要挣扎的奔赴目标。
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人生就像蜉蝣,对自驾游行就是蜉蝣,在某地出现数小时,然后消失,对于常住某地的人来说,自驾来此地的就是“蜉蝣”。
最近几个月,外出承德,张北,塞罕坝等地,共行程2000公里左右,其实没咋用心玩,用心看,都在路上了。 路途风景固然值得一看,毕竟饱了眼福,亏了精神享受。
旅游如果只是看看景色,我觉得大可不必非到在现场。旅游如果只是放松心情,我觉得桑楠洗浴,唱歌看妞更适合。旅游的目的用该是灵魂的涤荡,对顿悟的追寻,对未知的实地探寻,看似渺茫无物,实则正中心的。那是一种苦行憎式的旅行。
有些地方你去了,但其实你没有去,有些地方你没有去,但确实去过了。
一路平安!
作为以糊口为基本目标的成年人来说,选择哪个城市作为自己的落脚地,其实并不是很重要,只要这个地方能够让自己挣到钱,让自己未来挣到钱,能看到有想象中的未来,让自己拥有自己想要的幸福与快乐就足矣。这很像古老的人类或者游牧民族一样,逐丰茂水草之地而生。我内心深处有一股强烈的流浪的冲动,择地而居,适时而动本就是生存之本源。
当有了家庭,有了孩子,我不得不妥协于现实:教育,医疗带有属地性的分布,在现有的社会体系里,它们呈散点分布,有的地方好,有的地方差,为孩子考虑计,我不得不慎重。
孩子已经6岁了,我不得不考虑他的上学问题,综合考虑,我们决定至少让孩子在天津完成他的基础教育。
天津是个好地方,我总结她的特点是:适合生活,不适合生存;适合花钱,不适合挣钱;适合体验,不适合享受;适合有点钱,有点闲的这类人,不适合没有钱的人,也不适合很有钱的人。
以后的人生,至少孩子初中毕业前,我会一名天津人,我会爱她,护她,我人生的酸甜苦辣,喜怒哀乐就和她有关了。
tag:
缺失模块。
1、请确保node版本大于6.2
2、在博客根目录(注意不是yilia根目录)执行以下命令:
npm i hexo-generator-json-content --save
3、在根目录_config.yml里添加配置:
jsonContent: meta: false pages: false posts: title: true date: true path: true text: false raw: false content: false slug: false updated: false comments: false link: false permalink: false excerpt: false categories: false tags: true